应用案例:数字化赋能重庆市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高质量发展

2025 年 10 月 01 日
阅读数:63

随着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的深入推进,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。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阶段,其数字化变革关乎儿童未来、关乎教育公平、关乎民族素质。身处山城重庆的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(以下简称“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”),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时代脉搏,于2024年10月率先启动信息化专项,历经一年多的探索与实践,以数字技术全方位重塑园所的管理、保教、教研与安全体系,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数据驱动、流程再造、儿童为中心的数字化幼儿园样本。

一、 顶层设计与系统布局:绘制数字化转型“全景图”

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的数字化转型并非零敲碎打的工具引入,而是一场自上而下、系统规划的深层变革。园所领导层深刻认识到,数字化不是目的,而是实现“高质量发展”的战略手段。为此,幼儿园成立了信息化专项工作组,以“提升管理效能、赋能教师发展、促进儿童成长、保障校园安全”为四大核心目标,制定了“基础先行、重点突破、全面融合”的实施路径。

整个数字化体系构建在一个统一、稳定的数据基座之上,确保了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互联互通,打破了以往的信息孤岛。这套覆盖全园、贯通全程的数字神经网络,为后续的各项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描绘出一幅清晰的数字化幼儿园“全景图”。

二、 精细化管理:打通园务运营“任督二脉”

基础园务,从“事务性”走向“体系化”

过去,幼儿园的学籍管理、出勤统计、人事档案等工作大多依赖纸质表格和人工操作,不仅效率低下,且容易出错,数据统计与分析更是困难重重。实现信息化后,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。

  • 学生管理一体化: 从新生线上报名、电子学籍建立,到分班、升班、毕业离园,实现了全生命周期线上管理。家长通过手机端即可完成信息填报与核验,教师一键即可调取幼儿完整档案。
  • 智能考勤无感化: 通过物联网设备,幼儿晨检入园时自动完成考勤记录,数据实时同步至系统与家长端。园长和管理者可以随时查看全园或各班级的出勤率、缺勤原因分析报表,为疾病预防、膳食安排等提供数据支持。
  • 人事管理科学化: 教职工的人事档案、考勤、考核、培训等信息全部线上归档。系统能够提供教师队伍结构分析、专业发展管理,为园所的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梯队规划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依据。

幼儿人脸识别入园签到,老师手机电子点名

成效: 园务管理效率提升,行政人员得以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,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战略性思考和为一线教师提供支持上。管理决策从“凭经验”转向了“看数据”,实现了园所运营的精细化与科学化。

三、 专业化赋能:构建智慧保教“新生态”

这是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数字化转型中最具特色与深度的领域。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记录工具,更是教育理念落地的催化剂和儿童发展的“放大镜”。

1. 教育教研:从“孤岛”到“协同”

  • 移动化观察记录: 教师利用平板电脑或手机,在班级活动、户外游戏、区域活动中,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观察记录。支持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种形式,捕捉儿童最真实的“魔法时刻”。记录自动关联到对应幼儿,并可按时间、领域、发展指标等进行分类标签。

    老师们撰写的儿童观察记录
  • 数字化教研体系: 基于大量的观察记录,教研活动有了鲜活的素材。教师们可以在教研平台上围绕某个案例进行线上研讨,发表观点,形成电子教研档案。园所建立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,汇集了优秀的活动方案、教学视频、环创图片等,支持教师一键检索、在线学习与二次创作,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。
  • 保教实施全流程支撑: 从学期保教计划的线上制定与分发,到每日活动安排的执行与记录,再到阶段性的反思与总结,整个流程都在系统中得到支撑。系统内置的模板和工具,引导教师进行专业化、规范化的保教实践。

    各班提交的周计划

2. 儿童发展评估:从“模糊印象”到“数字画像”

  • 数字化成长档案: 这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。系统为每一位幼儿生成了一个动态的、立体的“数字化学习成长档案”。它不再是简单的作品集,而是由教师的观察记录、幼儿的活动过程、作品成果、发展评估数据等共同构成的“数字画像”。
  • 个性化发展支持: 通过对成长档案中数据的分析,系统能自动生成幼儿在各发展领域(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)的雷达图或发展轨迹图。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孩子的优势与待支持领域,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“因材施教”,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支持策略。家长也可以通过授权端口,随时查看孩子的成长点滴,家园共育因此有了更坚实的事实基础。

成效: 教师的观察记录效率提升,专业反思更有深度;教研活动针对性更强,成果可追溯;儿童评估更加科学、客观,实现了从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、发展性评价的转变。数字化为“以儿童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提供了落地的技术路径。

四、 规范化保障:筑牢后勤与安全“双基石”

1. 后勤物资管理:从“糊涂账”到“明白账”

幼儿园的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种类繁多,管理难度大。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物资从“生”到“死”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
  • 线上申请与审批: 教师需要领取物品,通过手机提交申请,审批流程线上流转,透明高效。
  • 智能库存管理: 物品入库、出库、库存盘点全部电子化,系统设置库存预警,自动提醒采购,避免了物资短缺或积压。
  • 资产溯源清晰: 每件固定资产都有唯一的电子“身份证”,领用、维修、报废记录一目了然,责任到人,有效防止了国有资产流失。

资产有了“身份证”

2. 校园安全管理:从“被动应对”到“主动防控”

安全是幼儿园的生命线。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将网格化管理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,构建了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的校园安全防护网。

  • 网格化责任体系: 将全园划分为若干安全网格,每个网格责任人、职责范围、检查标准在系统中明确界定。责任人员通过手机APP接收任务,实现安全责任的层层分解与落实。
  • 移动巡检与隐患上报: 保安、值班教师、后勤人员按照计划进行移动巡检,扫描网格点位的二维码打卡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,可立即用手机拍照、描述并上传系统,系统自动生成“隐患工单”。
  • 闭环式流程管理: 工单根据隐患类型自动流转至相应维修或处理部门(如电工、水工),处理人员接单、维修、反馈全过程留痕。上报人可确认销项,管理者可实时监督整改进度,确保每一个隐患都能得到及时、彻底的解决,形成“发现-上报-处理-反馈-验证”的完美闭环。

移动巡检 ·隐患上报·快速闭环处理

成效: 后勤管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,物资调配更加合理;安全管理实现了从“人防”到“技防”与“人防”相结合的升级,安全隐患处理效率大幅提升,校园安全防线更加牢固。

总结与展望

重庆市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的数字化转型实践,是一次成功的系统性创新。它不仅仅是将纸质流程电子化,而是通过数字技术,深刻重构了幼儿园的管理模式、教研形态、保教过程和安全保障机制,最终指向的是每一个幼儿更健康、更全面的成长,每一位教师更专业、更幸福的发展,以及整个园所更科学、更可持续的运营。

展望未来,涪陵区级机关幼儿园计划在现有成果基础上,进一步探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在幼儿发展预警、家园共育深度互动、以及区域学前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应用,让数字化赋能的力量更加深邃、更富智慧。这座生长于长江之滨的幼儿园,正以数字化为舟,以高质量发展为帆,在学前教育的星辰大海中,破浪前行,行稳致远。